2021年山南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着力防范自然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一、重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
1.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履职能力,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2.强化宣传教育。以开展安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组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层层组织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并在山南网、山南电视台、“微山南官方”等媒体平台播放,扩大社会影响。围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利用好手机短信和已建成的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集中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提高宣传效果。
二、强基础,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3.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向同级党委、政府的汇报请示、情况报告、信息报送,加强部门党的建设工作,做到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4.加强应急指挥协调能力建设。准确把握“统”与“分”、“防”与“救”、“上”与“下”的关系,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处置规程,督促各级各部认真学习贯彻《山南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熟悉掌握并切实落实好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急处置职责分工。指导各县(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编制完善本地区应急总体预案和部门分项预案,不断完善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应急预案指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既要发挥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议事协调机构的牵头抓总作用,又要发挥好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协调推进,逐步提升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和协调联动能力。
5.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以提高响应速度和现场处置能力为核心,探索建立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因地制宜发展依托重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群众志愿参与的紧急救援队伍,充实人员,保障装备,保证训练与演练,构建从“行政动员”到“全民动员”的新模式。加强对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领导与指导,确保始终保持临战状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做到组织领导有力、救援及时到位、物资装备充足,把损失降到最低。充分借鉴隆子县玉麦乡应急站建设的经验,按照乡镇“六有”、村(居)“三有”的要求,加强基层兼职应急队伍建设。
6.加强应急救援实战化演练。坚持演练即实战的标准,严格落实应急演练常态化要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指导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领域开展应救援实战演练。重点开展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5.12”防震减灾等综合应急演练。规范和完善应急演练规划、组织、评估等环节,提升应急演练组织实施的标准化、制度化水平。
7.加强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以建立适度、完备、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目标,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调查应急物资储备状况,逐步建立各类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完善应急资源储备购置、紧急征用和跨区域调度机制,确保能够适应复杂条件下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峰值需求,实现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强化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急值守,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全市突发事件情况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处置、救援工作。
8.精心谋划并实施“十四五”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切实转化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认真谋划好全市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争取2021年6月底编制印发。协调相关部门在交通运输、道路交通、电力、非煤矿山、消防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中谋划好安全生产专项规划。持续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市直各行业部门和对口援助单位的协调沟通,有序开展灾害防治“九项工程”(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推进全市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三、重监管,牢牢把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不动摇
9.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落实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县(区)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其他部门共抓责任、全社会参与监督责任。深入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紧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采取“黑名单”、联合惩戒等系列措施,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抓安全、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制度建设、机构人员、资金投入、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建设、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事故处置和报送等方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将安全生产情况作为干部考核及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内容,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和安全生产述职报告要求,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12月底前就安全生产工作履职尽责情况向同级党委和上级政府作出书面述职。
10.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发挥好市安委会办公室和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协调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阶段的目标任务,持续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强化清单化任务管理和挂图作战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聚焦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条块结合,发挥有关部门专业优势和牵头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治理合力。完善专班工作机制,定期调度通报,并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安全生产巡查考核督查重点内容,强化工作推进力度。
11.扎实抓好重点特殊敏感时段安全管控。针对春节藏历年、中秋、国庆等重点节假日,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等重大活动和3月维稳敏感等重点时段,强化工作部署,建立健全重点时段安全生产调度制度,针对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切实推动安全防范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抓住典型事故中暴露出的突出矛盾问题,举一反三,查找制度漏洞和监管短板,及时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做到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决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
12.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水平。进一步改变督导检查方式方法,着力解决督导检查查不出问题的难题。推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全面开展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安全承诺、高危企业重点监管模式。指导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科学合理采取执法措施,严防执法过程中出现简单化、“一刀切”。持续推进与“放管服”改革相配套的事中事后安全监管,开展执法检查“回头看”检查。
13.推进安全发展城市建设。落实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加强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燃气、电网、电梯、游乐设施等高风险场所安全监测监控,强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大型活动防拥挤、防踩踏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大型活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推进城市安全发展。
14.严格事故调查处理。定期组织清查各县(区)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督促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时限和信息公开发布工作,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继续执行事故提级调查和挂牌督办机制,组织开展较大及以上事故调查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回头看”,对落实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联网直报工作,确保全市直报率100%。
四、重预防,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能力
15.健全完善自然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加快编制全市防灾减灾总体规划,协调涉灾部门编制各自领域专项规划,强化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构建统一领导、多方参与的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争取2021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全市防灾减灾总体规划。督促指导各涉灾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山南市减灾委员会关于调整市减灾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及本部门 “三定”方案规定的工作职责,加强沟通交流与协调联动,理顺机制,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自然灾害灾情会商机制,构建灾害信息共享模式,完善灾害信息报告、发布制度,提升自然灾害灾情信息规范化管理水平。
16.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综合普查工作。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对口援助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机构,认真开展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市和各县(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全市灾害信息数据库,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提高应对灾害能力。
17.全力防范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进一步健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强化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重点加强对水灾、旱灾、地震、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等灾种的监测预警。针对不同县(区)、不同时期自然灾害特点,落实针对性措施,加强针对性防范,加大灾害易发多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堤坝、农田水利设施、森林草原、企业作业区和生活区等重点部位安全巡检,全面排查整治灾害隐患,防止灾害引发事故。加强防汛抗旱、防震抗震、农村危房改造、森林草原防火等工程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利用学校、公园、广场、体育场、住宅小区等现有场所,因地制宜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教育管理,督促指导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自然灾害专(兼)职人员按规定程序、规定时限上报灾害信息,为及时处置灾情,防范灾害转变事故提供依据。
五、重提升,抓好基础保障工作
18.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山南报、山南电视台、山南网等主流媒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增加宣传频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驻村工作队、寺管会、警务站、劝导站等基层组织作用,做好入村入户宣传,向群众面对面宣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应会知识,并支持、鼓励村(居)将应急防范、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纳入村规民约,有效提升广大群众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自救互救能力。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三级教育培训制度,注重开展针对性培训和事前、事中、事后教育,增强员工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围绕“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日等重点主题活动,以农牧民群众、生产经营一线员工为重点,采取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利用好手机短信和已建成的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推送安全常识、紧急避险、风险预警、事故案例等信息,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推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九进”。
19.推进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整合各部门监测预警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多部门联合会商、信息共享、情况推送、协调联动的机制,依靠科技做好监测预警、风险防范、救援处置等工作,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火灾防控、消防救援等行业领域现代技术装备应用,推进道路交通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两客一危”车辆联网联控和动态监控,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智慧消防”建设应用,在重点企业逐步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减人、智能化无人”。继续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内地专家赴我市开展专家“会诊”和安全风险“体检”,帮助查摆整改深层次隐患。
20.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工作格局,将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协助执法和应急处置等纳入基层综治办工作职责、纳入“双联户”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支持、鼓励乡(镇)、社区开展安全和灾害隐患问题排查检查,落实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推进群防群治工作力度,筑牢应急救援处置、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的人民防线。
21.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眼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需要,巩固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应急管理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强化责任担当,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防范、应对灾害事故一线磨砺成长,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清的应急管理队伍。在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探索在内地专业院校开设挂职培训班,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应急管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